
酒店
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,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倡导公民积极参与全民阅读。记者在一线采访中发现,面对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,多地因地制宜打造“小而美”、多样式的新型公共文化设施,推动城市书房、社区图书馆等公共阅读空间建设,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。
构建便捷服务网络,“一刻钟百姓文化生活圈”日趋完善
(资料图片)
在深圳坪山区碧岭街道汤坑社区科源实验学校内,一栋白色外墙的大楼格外引人注目。这是坪山区图书馆汤坑社区分馆,也是深圳目前最大的社区图书馆,近日开放以来吸引附近居民纷纷前来打卡。
“我们一家都喜欢阅读,新开放的这个社区图书馆就在我们家附近,走路十几分钟就到,以后读书更方便了。”深圳市民谢女士说。
图为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阅读区。新华社记者印朋 摄 通过建设覆盖全区的城市书房和基层公共文化中心,深圳市坪山区将图书馆开到群众“家门口”。 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执行副馆长陆其美说:“我们通过与校园、企业、园区等共建和完善阅读设施,打造紧密型垂直公共总分馆、馆店一体化城市书房、共建共享馆校合作‘三位一体’的建设模式,实现阅读资源的全域连接、服务推广的全域协同、阅读品质的全面提升。” 目前,坪山区总分馆体系建设实现100%垂直一体化管理,街道馆100%覆盖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不少地方纷纷构建便捷服务网络,不断完善“一刻钟百姓文化生活圈”。 深圳一些城区依托总分馆体系搭建,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共建共享;浙江一些地方以邻里图书馆建设为契机,结合地域文化特色,激活公共阅读服务微循环;北京通过改造老旧厂房,利用腾退空间、交通枢纽、商业楼宇、公园绿地等场地,相互融合赋能,建成众多新型公共文化设施……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昶说,市、区、街乡大力推动各类公共阅读空间建设,有助于促进形成全民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的浓厚氛围,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,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。 打造特色阅读空间,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元 谷雨时节,浙江温州乐清市的清和公园草木蔓发,一派生机盎然。坐落于公园湖心小岛上的清和书苑,成为当地文化活动新地标和市民热门打卡地。
图为乐清市民在清和书苑内参加一场新书分享会。(徐伟敏 摄) 家住附近的朱女士带着孩子,在弥漫着咖啡香气的阅览室享受阅读时光。“公园里的书房环境太美了,这样的公共阅读空间很受欢迎。”朱女士感叹。 清和书苑在空间布局上以公园景观轴为中心,充分挖掘建筑本身特点,打造可同时观山、看水、读书的绝妙之地。 在北京西二环,百科·嫏嬛书房是不少读者感受书香生活方式的“世外桃源”。走进书房,灰瓦白墙,石板流水,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线装书……浓浓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。
百科·嫏嬛书房主理人魏孔媛在整理书籍。新华社记者杨淑君 摄
攻略
装备
商城